耳穴疗法的前世今生——我国耳穴疗法的起源(一)

阅读:5825

耳穴诊治法是指通过耳廓来诊断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中医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很多人对于针灸不陌生,或者亲身体验过,或者见过听说过。大家都知道针灸是中医利用经络和腧穴来治病的方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朋友,您了解耳穴吗?耳穴和针灸有关系吗?耳穴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的发明?耳穴能诊病和治病吗?耳穴能治疗哪些疾病?耳穴有哪些优势?现在就和大家聊一聊关于耳穴的一些话题,看一看耳穴的来龙去脉,从而解答大家的疑惑。咱们先从耳穴疗法的起源说起。

耳穴疗法是祖国针灸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耳穴诊断是传统的经络穴诊方法之一。耳穴诊治法是指通过耳廓来诊断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中医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早在《内经》成书之前,古代医学家就积累了不少关于耳与整体相联系的经验和知识,并将其加以总结归纳,编入早期医学文献中。

PgWquXQGQSGXiYhn0_uINg.png

这是1973年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在这座汉墓中发掘出了《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经脉学和灸疗学专著。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中记载了耳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

VA6JeKvkSPu6tbgmSVTXBQ.png

关于耳穴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第一部经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当时有“听宫”、“耳中”、“多所闻”、“窗笼”等耳穴名称,在《素问 ・ 气穴论》篇中记述有“耳中,多所闻二穴”。其中“耳中”、“多所闻”、“窗笼”即是现在的听宫穴。《内经》还详细记叙了耳和经络的关系、耳与脏腑的关系以及借耳诊病或治疗疾病的理论和具体方法。《内经》不仅将“耳脉”发展成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有比较详尽的记载。根据《灵枢》的记载,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故《灵枢・口问》篇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着重阐明了耳在经络中的重要地位。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灵枢经・ 师传》记载:“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

《灵枢・厥病》记载:“耳聋无闻取耳中”。

PFavFxWhRvCoPyPv_OJUUQ.jpg

东汉华佗所撰写的《中藏经》一书提到耳诊中所见到的皮损形状、光泽等病理改变与疾病发展预后的关系,如“肾绝,大便赤涩,耳干脚浮,舌肿者,六日死”等生动描述。

nnL87NqjR7-szBjOVxNOOA.jpg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记述“耳中者,在耳门孔上横梁是穴,针灸之,治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他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观察进一步指出“耳坚者则肾坚,坚则肾不受病,不病腰痛”、“耳薄则肾脆,脆则伤热,热则耳吼闹”等等。

o6w0O37NTTi_wRUCcSreVg.jpg

明代的医家关于耳诊的经验和记载更加明确详细。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曰:“耳尖耳穴,在耳尖上,卷耳取尖上是穴,治眼生翳膜”。

7d0dIoMxSemeQg4RYC8dNw.jpg

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中进一步指明:“凡耳轮红润者生,或黄或黑或青而枯燥者死。”“耳大则肾大,耳小则肾小。”这正是“有主内必形诸外”,体内的疾患,必然在体表耳廓上有所反映。

mNfb2xsSTeeZ0S832837Bw.jpg

清代张振鋆《厘正按摩要术》“察耳”篇中,提出耳背分属心、肝、脾、肺、肾五脏的理论,配合五色,测温及对耳背静脉的观察,对痘疹(天花)进行辩治。这是继《内经》之后,论述耳与五脏关系最引人注意的新观点,体现了局部反应整体的内在关系。

古代刺激耳郭(郭通廓)的方法主要用于防治久聋、暴聋、耳鸣等,还有针刺耳轮治痄腮、用灯芯蘸青油灸耳尖治痄腮、耳背放血治抽搐、提捏耳郭治小儿惊吓、吹气入耳内止鼻血,捏耳垂治惊风、针刺耳道口出血治胃痛等等。古人刺激耳郭防治疾病的方法有多种,如耳郭针刺或放血;灸法;按摩;塞药;磁疗;吹耳等等。

由此可见,耳穴诊治起源于中国,方法多样,是历代医家经验的总结,同时也为后代医家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但是,由于中医的分支太多,再加上古代通讯不方便和技术传承保守思想,耳穴诊治技术散落于民间,鲜为人知。清代末年,山西运城县流传一位“孙三爷”擅长于耳郭治病;1930年,浙江杭州有一位76岁的医师,他专用耳针治病,因疗效显著而被群众誉为“金耳朵”老人;20世纪40年代上海闸北一位三代祖传的赵吾三女中医经常用耳背穴位点刺或放血治疗各种疾患。

故此,作为中国人,我们可以正本清源非常肯定地说,耳穴疗法姓“中”,起源于中国,是针灸学的一部分,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耳穴可以用来诊断和治疗疾病,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

胡大一:关于心血管病,我们常陷入六大误区!

点击 6002 正本清源

红花与西红花有何不同?

点击 5841 正本清源

服中药时间 其实大有学问

点击 5173 正本清源

中药生物化减毒增效作用显著

点击 3990 正本清源

金铃子不是金樱子

点击 3608 正本清源

红枸杞VS黑枸杞,两者大不同!

点击 9163 正本清源

查看更多